建筑幕墙的发展趋势之一
中国是世界第一幕墙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。我国幕墙行业日益向规范化、法制化、规模化方向发展。建筑幕墙是建筑技术发展的产物,是融建筑技术、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外围护结构。它在国际上有着较长的历史,在国内也有了二十多年迅猛发展的历史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都有其相对应的幕墙形式和幕墙技术。我国的建筑幕墙技术起步比较晚,在改革开放以前,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,城市内建筑物多为6层为主的多层房室,既无幕墙设计要求,又加上思想禁锢,建筑幕墙技术几乎成了人们不敢问津的技术禁区。改革开放以后,随着思想的解放,在80年代从国外引进了建筑幕墙技术,并在1985年建成了第一栋玻璃幕墙建筑—中外合资的北京长城饭店与第一栋现代办公用的玻璃幕墙建筑—上海联谊大厦。
一、至今为止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幕墙
1850~1950年的第一代“准幕墙”具有现代幕墙的雏形,它往往将幕墙板材直接固定在竖框(立柱)上而无横梁过渡。由于材料和工艺的原因,渗水问题未很好解决,噪声和保温问题也较多。
1950~1980年的第二代幕墙已经采用压力平衡手段来解决明框幕墙的渗水问题,并设立了内排水系统和渗水排出孔道。开始大量应用反射玻璃和低辐射(LE)玻璃,提高了其保温性能。单元式幕墙的开始应用,提高了工厂化程度,减少了现场作业量。
压力平衡系统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物理原理,即在压力平衡的条件下,因水比空气重而下落。水渗入建筑物必须有三个条件:有水,有孔和有压差。只要消除其中一个条件,渗漏就不会发生。消除第一个条件是不可能;消除第二个条件,因受密封材料的寿命与性能的影响,这也是困难的;只有消除第三个条件。压力平衡原理常被称作雨幕(Rain Screen)或开放节点(Open Joint)。“压力平衡”的原理可用于所有预制节点,节点可以是金属、水泥、石材。该原理是简单而有效的:可消除外节点周围的压差,内节点就不会接触到水,这样,即使密封处有小缝也不会进水,只有在风天时会少量漏风。采用压力平衡原理(雨幕)使幕墙结构跨入了一个新时代。采用这一概念进行设计,要求相当精确,并要求在使用前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试验。
第三代幕墙(成熟的一代)大约开始于1985年,直至今天。其特点为技术的改进和应用的多样化。
第三代幕墙的创新主要表现在:
——结构密封材料的应用更为广泛。趋势是向结构幕墙发展,即通过特殊的硅酮胶将玻璃板与框架粘结在一起。正在开发中的新技术是用硅酮粘结玻璃板或避光板,并具有高气密性与水密性以及最好的保温、隔噪声和结构性能。
——轻质组合板的施工使用结构胶,提高了板的平整度和保温性能,使其优于传统的夹心板。
——发明工厂预制板式拼装体系,并使用压力平衡系统,确保了水密性,而且不再单纯依赖于密封材料。
——不透光但能换气的窗间墙板在冬天具有较高的保温系数;在夏天,由于墙的外侧中间有自然风(换气的立面墙 ventilated facade),并改善了夏天的使用性能。
——可视的外表面。
为提高保温、隔声、防太阳辐射能、调节光的传播、改善色度与美学特性以及遮阳等性能,在玻璃预制方面有许多技术发明。与此同时,根据建筑师的要求,幕墙的制造商开发了几种固定的或可活动的遮阳方案,因其为外露式,维修和保洁费用将是昂贵的。
为改善幕墙的隔热性能并减少冷桥的影响采用了几种方法:
——用密封衬热或塑料等材料遮挡尖角等部位(这是第一步);
——从内部遮挡尖角部位(支撑结构在外侧);
——从外部遮挡尖角部位(支撑结构在内侧);
——采用绝热铝型材;
——避免金属结构露明或伸出,从而避免锈蚀。
这最后一项技术改善了隔声效果并将腐蚀减少到零,因为承重结构都在内部。
总之,我们所处的第三代幕墙时期的特点是,完全由工厂制作完成幕墙板,经检验后作为成品运至现场。在这一时期,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花岗石、多孔陶质玻璃组合板等新材料,以及采用一些新方法,如采用钢索桁架支承玻璃立面结构或玻璃竖框结构等。这种方法允许建筑物的内外完全透明。山东泰信幕墙工程有限公司,14年专注建筑幕墙设计安装施工,是住建部核准的建筑装饰装修一级、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一级、建筑幕墙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企业,是国内专业的建筑幕墙公司。山东泰信幕墙以诚信经营赢得市场,做一个工程,交一个朋友,在用户心中树立起最值得信赖的承接幕墙工程的首选合作伙伴形象,为合作商建造绿色节能的高品质幕墙,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。